多家椰廠污水污染環境
文昌東郊鎮“橋白渠”上下游“黑白分明”異味濃文昌國土環境資源局表示將馬上調查
文昌市東郊鎮是海南最大的椰子產地,這里椰林樹影、水清沙白,近日不少當地居民向本報反映,鎮上近百家椰子加工廠直接排放未經處理的污水,嚴重影響到周邊農田及海洋環境。為此,4月26日,南國都市報記者來到東郊鎮進行了調查。
本報記者徐培培李域攝影報道
小加工廠設備簡陋
|
東郊鎮橋白渠“黑白分明”
在東郊鎮椰海村委會,流經一條名為“橋白渠”的小河。據當地居民介紹,約在十年前,這條小河清澈見底,很多魚蝦暢游其中,居民們可以游泳、戲水、洗衣做飯,生活極為愜意。
“可是現在我們甚至都不愿靠近這條河。”椰海村委會一位退休老教師鄭老師對記者說,自從周邊幾個村子陸續開辦椰子加工廠,小河的水就慢慢變了。特別是在他們村附近河段,還受到周邊幾個蝦塘影響,河水變得又黑又臭。
南國都市報記者在椰海村委會的坡尾橋看到,橋下的河水如墨汁一般烏黑透亮,散發出陣陣椰子腐爛的味道,由于長期受到污染,河道兩側的泥土也變成了黑色。
在一位村干部指引下,記者順著一條鄉間小路又來到橋白渠上游,和下游不同的是,這里的河水不再烏黑透亮,而是像摻進一些劣質面粉一樣,透出淡而不透明的乳白色。盡管上下游“黑白分明”,但記者從河水中均聞到濃濃的腐爛椰子肉的味道。據周邊居民介紹,很多椰子加工企業從上游排放污水,最初是白色,流到下游后再受到蝦塘影響就變成了黑色。據稱,這條小河直通入海,伴隨海水漲潮退潮而改變流向。
多家椰廠污水直接排放
隨后,南國都市報記者從椰海村委會徒步向鎮政府方向走去,一路上隨處可見規模大小不一的椰子加工廠。記者了解到,這些椰子加工企業多數都辦理了工商經營許可,設計紐扣、飾品、椰粉、椰松等加工業務。其中食品類加工有一道重要工序,就是椰肉清洗工作。
記者隨便走進一家沒有掛牌的椰子加工廠,從占地規模來看,該廠規模應占中等水平,場子大院在進行椰殼加工,里面的車間在烘烤椰子松。在車間外面靠墻位置,堆放著一排藍色大桶,記者注意到,這些桶外面看起來非常臟,但工作人員拒絕透露它們的用途。
就在位于車間門口的一個大水池,有一個大竹筐放著很多切成塊狀的椰肉,由于浸泡時間很長,整個池里的水都變成了乳白色。
記者隨便詢問一位普遍工作人員:“你們這些水都是排到哪里?”
工作人員:“排到外面啊。”
記者問:“沒有處理就排到外面?”
工作人員:“是啊。”
隨后,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就她知道的情況,周邊至少有50-60家這么大的加工廠,大家都是直接將洗完椰子的水排到田間地頭,一點點的匯入小河最終流入大海。記者接連走訪了5家椰子加工廠,看到了幾乎一樣的情景,得到的答復也驚人一致,經營者普遍認為:沖洗椰子的水無毒無害,不處理也不會影響環境,更不會毒害莊稼及人畜。
有關部門將前往調查
據了解,東郊鎮是我國著名的“椰子之鄉”,素有“海南椰子半文昌,文昌椰子半東郊”的美譽。東郊椰子產業是海南地方資源產業中的佼佼者,是東郊鎮的經濟支柱,全鎮以椰果加工原料創辦的鄉鎮企業有120多家,解決了當地很多人口的吃飯、就業等民生問題。
然而記者走訪發現,除了一家龍頭企業外,絕大多數椰子加工廠均沒有污水處理設施。一位椰子加工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在東郊開辦的椰子加工廠投資50多萬元,再也無力花費10多萬添置污水處理設備。
據了解,類似該廠情況的企業不在少數,當地政府對此持何種意見呢?
當記者來到東郊鎮政府時,值班工作人員告知,鎮主要領導都不在。而分管企業的鎮領導剛去海口學習,記者試圖與該領導聯系電話進行采訪,工作人員稱該領導也是剛到任不久,對椰子加工企業的這些情況不甚熟悉。辦公室值班人員證實,該鎮有100多個椰子加工企業,但是這些企業究竟有沒有污水處理設施,他表示“不清楚”。
隨后,記者向文昌國土環境資源局作了反映,該局一位負責人表示,之前曾接到有關椰子加工企業隨意排放污水的投訴,但都是比較小的個案。該負責人對記者反映的問題非常重視,他表示馬上安排相關人員前往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