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金 濤 余思亞 唐詩卉)近日來,南京、溫州、鐵嶺等市的考察組相繼到武漢,學習該市餐廚含油污水的處理方法。
據了解,2008年起武漢市開始在餐館、食堂中安裝含油污水處置設施。該設施埋在地下,先將油和水分離,再凈化污水。水中的COD(化學需氧量)從3000多下降至200多,出水達到排放標準。經過兩年多運行,武漢市的餐館含油污水處理方法獲得環保部認可,被稱為“武漢模式”。
7月26日,數名來自溫州政府部門的相關人員,在武漢市政協食堂、六合路“宴匯”餐館看到,油膩膩、黃澄澄的污水流經該設施后,變得清澈、透亮。他們當即表示,要請武漢環保公司共同參與當地餐廚垃圾的治理工作。
設施研發單位、武漢嘉源華環保公司負責人介紹,這些隔離下來的油脂,將全部回收至冶煉廠,提煉成生物柴油。為了防范這些油脂變成“地溝油”流回餐桌,安裝該設施的單位均納入全程跟蹤軟件監管,每天餐館產多少油水、回收多少油、提煉多少生物柴油歷歷在目。目前,武漢市已有200余家規模較大的餐館、食堂安裝了油污水處理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