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凌晨的一場大雨,使北京西路哲蚌寺路口往西一帶的許多單位、商戶及居民家中不同程度進水,這也暴露出拉薩市排水系統的薄弱。昨日,記者采訪拉薩市市政工程養護管理處了解到,目前拉薩市的排水系統還存在雨污合流、下水道管徑太小等問題。據了解,拉薩也將逐步實現雨污分離,以保障排水暢通。
基礎設施欠缺 積水嚴重
據了解,目前拉薩仍有部分社區屬于“城中村”,沒有給排水管網,社區的排水工作實行屬地管理原則,主要由各社區居委會負責。“你看,那是我們居委會和共建部隊一起挖的簡易排水溝,但其實溝內的水根本沒有排放的出口,只能任其往地下慢慢滲透。”昨日,在嘎瑪貢桑社區內,嘎瑪貢桑社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普布次仁指著一條黑水溝告訴記者。而在俄杰塘社區內,記者看到巷道里有很多小水塘,居民出行時只得小心翼翼地從水塘旁邊走過或干脆繞道。在加榮村里,有居民告訴記者,下一場雨后,他們就得連續幾天在泥濘中出行。“因為社區沒有排水管道,我們平時采取的都是土辦法,如挖簡易排水溝,發現積水時就雇抽水車或借抽水機進行排水,以盡可能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影響。”俄杰塘社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尼瑪頓珠說。
雨污合流 管道堵塞
據拉薩市市政工程養護管理處的副處長何小明介紹,一下大雨,拉薩市內積水比較嚴重的地段主要集中在北京東路、林聚路及德吉北路。“這些地方都處于拉薩市中心,但使用的排水管道仍是雨污合流,且主管道的直徑為500毫米至800毫米,只能滿足平時生活排水,所以一旦下大雨,就會發生積水現象。”何小明說,目前拉薩市中心的排水系統基本都是雨污合流,雨季來臨之前,拉薩市市政工程養護管理處都會組織人員對市內的2萬多個雨水井和檢查井進行清理,但由于管道直徑太小,且沒有相應設備,因此只能對井及井周邊進行清理,管道內沉積的淤泥和垃圾則仍堵塞在管道內。“我們成立了20人的搶修隊,分東、西兩組,下雨時,他們就分別在各自區域進行巡邏檢查,一旦發現積水就立即制定臨時排水方案,進行排水。”何小明說。
逐步實現雨污分離
昨日,記者在藏熱路看到,施工人員正在安裝污水管道。據介紹,藏熱路的維修工程在動工之初就已考慮到雨污分離的問題。“藏熱路的雨水排放采用的是凈高1.5米、寬2.1米的方溝,污水排放采用的是800毫米的管道。”正在藏熱路施工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據了解,拉薩市2008年以后新建或維修的街道如江蘇大道、江蘇西一路等均已實現雨污分離,因此這些路段在下雨時很少出現積水現象。另外當熱路和金珠西路設計采用的都是凈高1.2米、寬2.4米的方溝,雖是雨污合流,但目前均可滿足排水。“今后在新建或維修道路時,應該都會考慮到雨污分流問題,逐漸實現雨污分離。”何小明告訴記者。而另據了解,針對目前拉薩市內存在的缺乏基礎設施的“城中村”,有關部門也已計劃將逐步實現“城中村”改造,解決社區排水問題。(彭月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