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記者張文璟 實習生宿曉波)“晉江西濱片區污染嚴重,南安梅溪(詳見早報4月10日曾經獨家報道《萬頭生豬深山養 一溝污水向東流》)黑臭水仍然流入晉江。”昨日召開的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六次主任會議上,水污染成為熱議的焦點。
黑臭溪水流入晉江
市人大常委會檢查組在關于加快近海水域環境污染治理決議執行情況的檢查報告中稱,部分行業的污染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個別企業存在擅停治污設施運轉、偷排漏排和私設排污口超標排污等行為。禁養區內的養殖場仍未全部關閉或搬遷,南安梅溪上游的畜禽養殖場整改不及時,黑臭的溪水直接流入晉江。
在配套管網方面,建設依然滯后。由于歷史欠賬,除主干管外,支管和接戶管的建設依然滯后,污水收集率還不高,有的污水處理廠的負荷率和進水COD濃度仍然偏低。晉江西濱片區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還未列入整治計劃,片區污染問題嚴重。
近海水域環境污染治理中,一些滯后項目有了明顯進展,年度計劃實施的76個項目中,4個完成整治任務,61個基本按時序進度推進,還有11個項目進度滯后。
內河水系死水有望變活水
市人大常委會檢查組建議有關方面要盡快解決晉江西濱片區的污染及南安梅溪上游的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問題,建議晉江市把西濱排污溝列入內溝河整治計劃。晉江城東片區污染整治規劃要盡快形成。要完善垃圾收集轉運處理體系建設,讓縣、鄉(鎮)、村三級模式運轉起來,盡快提高鄉鎮垃圾收集率,遏制垃圾隨意傾倒現象,防止垃圾轉運過程中的二次污染。
將加大對漂染業、制革業、石材業、造紙業、禽蓄養殖業等重點污染行業和行業集中的重點區域的污染治理。加強對山美水庫、惠女水庫和“兩江”流域水資源環境的保護,依法清理禁養區內的養殖場。將盡快拆除惠女水庫的養魚網箱,保護引用水源安全。
在整治內溝河水系方面,市人大常委會檢查組建議,要把城市內溝河整治作為近海水域環境污染治理的統籌規劃,分期分批加以整治,要有計劃地改造老城區的污水收集管網,實行雨污分流、溝渠管道截污,逐步改善城市溝渠水質。要推廣晉江內溝河治理經驗,想辦法打通城市內河水系,變死水為活水。
相關新聞
11個項目進度滯后
這些項目包括市東海片區開發建設指揮部負責的東海組團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尾水排放管排放口工程、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一期工程、泉秀東街污水收集管網改造工程;泉港區的污水處理廠試運行工程、垃圾填埋場尾水排放管道工程;石獅市的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首期工程、南低干渠整治工程;晉江市的缺塘溪整治工程;南安市的北渠兩側豐州段污水收集管網工程;惠安縣的垃圾焚燒發電廠、林輞溪城南工業區段河道整治工程。
在實地檢查的項目中,惠女水庫網箱養殖場還沒有完全拆除、水庫周邊禽蓄養殖污染問題依然比較嚴重;泉港區垃圾填埋廠滲漏液問題仍未徹底解決。城市內溝河整治方面,市區一些內溝河如八卦溝、百源川池、田安渠、大淮渠等水質較差,有的水體發黑發臭,垃圾隨處可見,兩側環境臟亂,衛生狀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