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朱娟娟 實習生蘇欣)我市近海水域環境污染治理工作自2006年實施以來,污水處理體系、垃圾處理處置體系、工業污染源整治、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河道整治這五大工程,成為推進全市環保工作的“五套馬車”。當前,實施近海水域污染整治規劃的時限將至,一張蔚藍色的答卷正在各級政府各部門的努力下徐徐展開。
記者從市近海水域環境污染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了解到,2006年至2009年4年內,全市共完成289個項目,完成投資42.12億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投入整治資金5.50億元,年度計劃實施的76個項目,已有3個項目完成全年整治任務,61個項目按時序進度推進。
在此期間,一大批環境基礎設施相繼建成。沿海縣(市、區)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和鄉鎮、城區的垃圾轉運站、處理設施陸續建成投入運行,使得我市在全省率先實現所有縣(市、區)均建成一座以上城市污水處理廠。目前,全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處置場總處理能力分別達到63.25萬噸/日和4750噸/日,污水管網總長度達1280.8公里,投入使用的鄉鎮垃圾中轉站、焚燒爐、垃圾無害化(衛生)填埋場已達150個以上。入海河流、重點工業污染源整治等一批重點難點的陸域環境問題得到有效破解,河道、溝渠環境臟、亂、差狀況明顯改善,完成53條累計110.3公里以上的沿海小溪流、河段、溝渠的整治。豐澤區東海電鍍集控區整體關閉、南安市晉江上游電鍍企業搬遷、晉江市區重污染企業退二進三工程等一批工業污染整治“老大難”問題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