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水作為城市的“第二水源”,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本市就開始探討利用。然而,長時間推廣的中水回用卻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由于管道鋪設難、價格優勢難呈現,導致用戶較少,本市兩中水公司都不敢放開生產。
第一步:從泵站提升入廠
自來水被使用后就順著樓房的排水系統進入匯集到泵站,進行提升后再輸送到污水處理廠。12月6日上午,記者來到市排水管理處第四工區東海路泵站,工作人員小張說,處理的第一步是通過格柵機,將大一點的臟東西撈上來;然后再通過沉砂池,將污水中一些細小的渣物過濾掉;隨后污水就能進入泵機,加壓抬升后通過管道,輸送到污水處理廠處理。
第二步:微生物處理最關鍵
團島污水處理廠高級工程師劉如玲帶記者來到生物池邊,這也是污水處理的最重要一個環節。記者看到,經過前兩個步驟,污水中的大塊垃圾已經都被“淘汰”了,但仍泛著黑色,聞上去也有異味。“生物池里有草履蟲等微生物,它們有的除磷,有的除氮。”劉如玲介紹說。經過微生物處理環節后,污水還會通過深度處理車間和過濾消毒車間進行紫外線消毒。
#p#副標題#e#
第三步:來回過濾去雜質
“從污水處理廠出來后,先到曝氣生物濾池用泡沫濾料過濾,也能吸收氨氮等雜質,去除異味。”青島潤澤中水有限責任公司趙培春副總經理告訴記者。接下來它們會通過地下管道到超濾系統。趙經理指著排成4組的白色罐子介紹說 ,罐子里有鉆有小孔的塑料膜,通過加壓,水中的細小雜質就能留下來。
第四步:入戶沖廁效果不錯
雙星金色海岸小區5號樓的劉女士從入住該小區開始,就用中水沖洗廁所。擰開水龍頭后,用肉眼很難對中水和自來水進行區別。而說起中水,劉女士和丈夫最有感觸的還是價格實惠。“中水價格只是自來水的一半。”劉女士告訴記者,他們只用中水沖洗廁所,拖地和澆花等都不會用。
■困局
生產能力大“婆家”卻難找
據統計,目前,海泊河污水處理廠和團島污水處理廠每天往外輸送大約2萬多方中水,主要用在海泊河從杭州路至南京路的河道景觀用水,山東路南段、五四廣場、音樂廣場等綠地養護以及部分企業的工業洗滌、學校的沖廁等。
事實上 ,中水的使用還很不足:市區現僅有團島污水處理廠、海泊河污水處理廠對外輸送中水,目前僅有海泊人家小區、雙星金色海岸兩小區不到1000戶在使用中水沖廁。“由于用得少,處理廠都不敢放開生產,”市市政公用局供水處處長張國輝表示,現在處理能力是有了,但是這么多中水找不到“婆家”,只能使用多少就處理多少。
困擾中水推廣的原因在哪呢?張國輝分析認為,首先是受管網限制,目前中水的回用范圍一般僅限于工業企業生產回用或廠區內部使用,居民、市政、綠化等中水回用的比例非常低。第二個難度就是人們節水意識還不足。另外,青島臨海,一些企業看中了更便宜的海水,在工業用水中,直接抽取海水經過簡單處理就使用,要比中水節省很多。 (記者:任金梅 朱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