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呈現華夏治水大業(圖) |
發布日期:2010/8/20 13:03:53 |
清 音
據新聞報道,2010年8月,地球上有兩個國家正被大范圍洪水浸泡。在中國,28個省市遭受洪澇災害,受災人口逾1.4億人,從華南到東北,一批批的人們在齊腰的洪水中搬離家園;在巴基斯坦,80年一遇的洪災浸泡著該國西北部地區,逾100萬人流離失所,近乎每100個巴基斯坦人就有1人正被迫離開家園。縱觀人類歷史,治水是一道橫亙在世人面前的難題。
從古至今,人與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博弈。日前由中國作家出版集團出版的《中國治水史詩》用報告文學的形式,囊括了我們上下五千年主要治水工程概要,如史詩般展現了幾千年來中華民族與水的關系——“敬畏、利用、征服、傷害、和諧”,既從文學審美的視角揭示了治水之難,又從哲學的高度觀照了人與水的關系,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文學價值以及強烈的社會現實意義。
全書共分黃淮、長江、珠江、海河、松遼、西部、東南等七個篇部卷,上下兩冊,計200余萬字。記敘了中國所有大的江河水系和部分地方水域治水歷史,以及都江堰、靈渠、坎兒井和三峽工程等古今著名的水利工程。作為我國第一部用文人的視角、歷史的數據,熱情謳歌歷代名君、名臣、名人治水偉業,特別是反映新中國成立以來眾多水利工程的巨著,本書以其所涉時間的悠長、空間的廣大,書寫了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它不僅有文學的生動、史學的真實,還在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自然學等方面都顯示了自己的價值。在這部堪稱史詩的書中,矗立著的不僅僅是神話人物、帝王將相、時代偉人、專家學者的偉大光輝形象,更多的是數不盡鮮活的平凡人。如果說這些帝王將相、偉人巨子為我們勾勒了中國治水史的整體框架,那么,書中涌現的一批草根人物的形象,則讓長長的治水史和艱難的治水歷程變得有聲有色。三峽邊上與治水大軍為伴的王作秀,海河水災中被水圍困幾乎致死的張連璧、葉道綸,沱沱河上一軍一民的兩家守望,鎮長葛木初九死一生的水中歷險,科技工作者賴純久舍富貴從水電的堅定,基層干部戴業成、李守義嚴正的淮河警告等等,還有抗洪搶險中那些不知名的解放軍官兵、武警戰士……他們是最普通不過的人,普通得沒有獎章獎狀,普通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就像大河里的一滴水。但在作家們的眼中,正是他們,構成了推動治水大業的原動力。在作家們的文字里,他們血肉豐滿,盡顯個性,盡顯風采。在幽暗的歷史中,盡管他們的面孔已然模糊,但他們的身影卻如此堅定。
不僅如此,作家們的反思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生態環境的層面,而上升到歷史、社會和人性的高度。可以相信,書中承載的治水文化,記錄的治水者的努力,以及倡導的精神,會依托文學的形式流傳下去,直到永遠。
|
|
特別聲明: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電話:010-88372272 E-mail:[email protecte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