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運河水質從劣Ⅴ類改善為Ⅳ-Ⅴ類,黑臭現象全面消除。蘇仕日攝
南方日報訊(記者/歐雅琴)7月13日—14日,國家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一行就污染減排及亞運會環境質量保障工作蒞莞考察。昨日上午,東莞市市委書記劉志庚、市長李毓全會見了張力軍一行,副市長梁國英代表東莞市向張力軍副部長一行做了工作匯報。
張力軍對東莞環保工作表示了肯定。他說:“我來過東莞很多次,這次來東莞,總的感覺是東莞近年變化非常大,充分體現了調整產業結構、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努力,包括群眾的精神面貌也很好。”
對運河水質的改善張力軍頗有感慨,“運河整治是東莞環境治理的一個成功典型,原來像醬油一樣的顏色,通過4—5年的整治,現在達到Ⅳ—Ⅴ類水,非常不容易。”
污染減排完成省下達任務
東莞市工業企業數量眾多,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居全省前列,減排任務異常艱巨,可以說,東莞市是全省污染減排的主戰場。
梁國英在匯報中表示,“十一五”期間,東莞市COD(化學需氧量)的減排任務量占全省22%,二氧化硫減排任務量占全省56.7%。經國家和省核定,“十一五”前四年,東莞市二氧化硫新增量3.34萬噸,累計減排量13.82萬噸,全市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從20萬噸減少到9.52萬噸,削減率達52.4%;東莞市COD新增量2.89萬噸,累計減排量5.52萬噸,全市COD排放總量從13.5萬噸減少到10.87萬噸,削減率達19.48%,較好地完成了省下達的減排任務。2006—2009年,東莞市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達到14%,同期排污總量明顯削減,呈現出經濟總量上升、排污總量下降的良好發展態勢。據監測,今年上半年,大氣環境中的硫酸根離子平均濃度對比2005年同期下降41.9%;地表水東莞運河的水質從劣Ⅴ類改善為Ⅳ-Ⅴ類,黑臭現象全面消除。經過四年的艱苦努力,東莞市減排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東莞減排任務或達20%
根據《東莞市“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評審稿),預測到2015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6300億元(按2009年價測算,下同),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左右,城鎮常住人口增長14.8%,原煤消費量增長20%,重油(燃料油)消費量下降3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35%以上。根據數據的統計分析,環保部門對“十二五”時期COD、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四項主要污染物的產生量和削減能力進行了初步預測分析。如COD扣除新增量后凈減排量為0.92萬噸,減排比例為9.2%,東莞將通過完善排污管網、加強污水處理廠建設運營和推動工業結構調整來達成這一目標。
此次來廣東,張力軍表示,也暗含著為“十二五”布置減排規劃做調研的目的。
“十二五調研,很重要的就是算賬。”張力軍稱,汪洋書記曾經表示,東部幾個省應該平均,上海江蘇浙江減多少,廣東省差不多就行了。他們減多少我們就多少。“所以我想,不會低于15%。”他同時透露,東莞是減排的重頭,他個人估計減排任務量或許會達到20%。
經過前段時期的減排,東莞的排放總量已經有所下降,如今面臨未來可能出現的任務“加碼”,張力軍建議,可以借此機會實現產業轉型,多上污染小的二、三產業。同時,他表示,將爭取在廣東省試點“排污權交易”,每個企業自己擁有的排污指標,假如用不完,可以拿到市場上交易,價格隨行就市,而企業若有發展需求,也可以到市場上購買別的企業的排放指標。“我們已經在江蘇和浙江搞了一些試點,希望也能把廣東列進來。”
創模爭取年底驗收
張力軍也對東莞市民關心的創模問題進行了回應,東莞創模工作已經奮力拼搏了8個年頭,并于去年年底通過了環保部組織的專家組技術評估,向著珠三角建成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又邁進了堅實的一步。他表示,國家今年主要對創模成功城市進行復檢,但東莞特事特辦,將盡快進行部門討論,爭取今年底派人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