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坐過一次快艇從大觀公園到云南民族村。那是20多年前的事了。后來,聽大人們說滇池水變臟了,就再沒有坐過,清澈的滇池草海也逐漸淡出了我的記憶。
第二次坐草海的快艇,是在幾天前。天空湛藍,海風和煦,浪花翻卷,令人心醉,仿若馳騁在藍天白云間。前往大觀公園的航道兩旁,圈養起來的水葫蘆和大薸等鮮綠欲滴,像兩條翡翠玉帶飄逸而去。“那是今年在草海實施的控制性圈養,滿足了景觀欣賞和水質凈化兩方面的要求。”昆明市滇管局漁業行政執法處副處長王勇介紹說。
“師傅,停一下!”我們將船靠近。扒開水葫蘆和大薸,發現下面的水非常清澈,我禁不住捧起一捧仔細打量,從掌縫灑開的水珠滴落葉面,格外晶瑩剔透,令人心生感動。“透明度幾乎能達到一米。”王勇說。“現在好了,原來的水又臟又臭。”開快艇的李明德老伯接過話茬。
人們說,草海是昆明的“眼睛”,是滇池與城市接觸最前沿的片區。上世紀50年代,草海清澈見底,湖底覆蓋水草,是魚類的產卵棲息地。隨著滇池水質逐漸惡化,草海作為主要的納污場所,污染更是首當其沖。
所幸,近年來,昆明市環湖截污、環湖生態、河道治理、底泥疏浚、水源地保護、外流域引水“六大工程”全面快速推進,滇池草海正在變靚,水質正在變好。今年,草海的水葫蘆、大薸出現了多年未見的持續瘋長情況,達到了近3000畝。這讓許多業內人士又喜又憂,喜的是草海水質正在變好,憂的是一定量的水葫蘆和大薸可凈化水質,但太多會影響航道,更影響水質。
今年3月,昆明市滇管局組織有關專家對水葫蘆進行了論證。專家們認為,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下,水葫蘆、大薸等30天內可去除水中70%∽85%的氮和53%∽60%的磷。對草海漂浮植物進行規范化圈養,在其死亡之前進行有效處置,對改善草海生態狀況十分有效。
有了專家的指導意見,昆明市滇管局說干就干,克服了重重困難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在不影響航道和景觀的區域,將竹竿一根根插下去,再用網圈起來,把水葫蘆和大薸等漂浮物規范化圍隔圈養。持續一個月就完成了3000畝圈養。“目前,我們正在做相關準備工作,目的是把這些漂浮物資源化利用,并開展滇池草海水葫蘆處置項目的研究,利用水生植物凈化草海水質建立長效機制。”王勇介紹。
從快艇上下來,突然想起一首名為《傳奇》的歌,“我一直在你身旁,從未走遠……”正如滇池草海就在我們身邊從未走遠,只要人們感應到它的存在,付出努力,它就會早日變清。(記者:浦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