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留意的是,水源保護工程也將很快上馬。水務部門將盡快依法劃定飲用水源水庫保護區,同時對水源地開建保護隔離圍網。
全市近4成供水管網已陳舊老化
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透露,東莞人均占有本地水資源量為253立方米,僅為國際公認的人均500立方米嚴重缺水線的一半。
除了原水的水源性缺水,全市二次供水還普遍存在二次污染。
雖然,市、鎮兩級水廠相對較好,但因工藝限制仍不能有效去除東江因排澇而產生的污染,大部分村級水廠的樣品檢測合格率不到30%。市鎮非主干管網腐蝕較大,濁度、色度有超標現象。
水務局掌握的2010年監測數據顯示,管網水水質合格率97.04%,二次供水水質合格率95.33%。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導致用戶終端水與出廠水水質存在差異的主因是我市供水管網輸配環節存在二次污染。
據初步統計,我市1.3萬公里大小供水管中有約5000公里屬陳舊老化水管。這些水管亟需更新改造,而且改造規模龐大。
飲用水源保護區全市僅劃定一個
雖然,東江與水庫聯網供水水源保護工程進展基本順利,但是水源保護工作卻讓水務部門大皺眉頭。
一期聯網的5宗水庫及二期聯網的同沙水庫的水源保護規劃已經得到市政府的批復,但實施過程卻不理想。“除松木山水庫水源保護區劃已經得到市政府同意外,其它聯網水庫水源保護區劃范圍尚未真正確定,飲用水源保護工程尚無一項付諸實施。”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在水源保護區范圍內的開發建設仍然沒有得到全面控制。特別是水庫周邊、東江兩岸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仍然較多。水務部門表示,個別部門、個別鎮街仍想通過繼續開發利用水庫資源,追求短時的經濟發展。全市具有飲用功能的水庫周邊雖已區劃飲用水源保護區(一級保護區陸域范圍為200米),但保護區內土地開發行為是否得到規范與監控,生活污水是否能按照飲用水源保護的要求高標準截流,排污單位是否得到科學的整改等,暫時還沒有相應的監督制度及監測方式。
提請實施石馬河河口水源保護綜合整治工程
拓源成為水務部門肩上重任。水務部門表示,我市會繼續推進東江與水庫聯網供水二期工程建設,加快實施東江下游及三角洲河段供水水源保證工程,跟進并推動西水東調、惠州觀洞水庫擴建工程前期工作,推進非常規水源利用工程建設,及早實現我市各個水源系統的互聯互通。
并且,開展大王洲濱江應急備用水源可行性研究,以應對東江突發水污染事件、咸潮上溯及規避排澇可能造成的水源污染。
另外,水務部門計劃結合西江調水工程的實施,開展大嶺山等山區水庫擴容增蓄能力研究工作,以增強我市原水調蓄能力,實現當地水、客水和外調水的統一調配,建立起合理高效的水資源配置方式。
更要嚴格實施水源保護工程,依法劃定飲用水源水庫保護區,加快實施對飲用水源水庫的修復和保護工程。學習深圳,建設飲用水源地保護隔離圍網工程。
“我們將提請省水利廳牽頭,加強協調深莞惠三市聯合治污。按照上滯、中截、下疏、調污排清的原則,盡快實施石馬河河口水源保護綜合整治工程,切實有效地保護東江水質。”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透露,并要建立原水管理的專門機構,對飲用水源實施統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