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洪澤縣最大的優勢是坐擁大湖、水網密布,最大的壓力也來自水環境保護。近年來,洪澤通過多渠道疏導、大力度防控、強措施治理、全方位保護等措施,切實保護水環境。
江蘇省洪澤縣最大的優勢是坐擁大湖、水網密布,最大的壓力也是水環境保護。在國家、省、市有關部門的幫助和指導下,洪澤縣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在保護洪澤湖碧波美景、打造洪澤名湖名城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積累了一些經驗。
第一,快速度建設。根據國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06~2010)的要求,洪澤縣有7個項目列入重點防治工程,目前5個項目均已建成投產,每年可減少取水量2155噸,減少廢水排放量2165噸,減少COD排放量2325噸。
第二,多渠道疏導。為滿足不斷增多的企業需要,2010年開工建設日處理能力達6萬噸的清澗工業污水處理廠,一期已試運行。目前洪澤的城市尾水通過轄區內的潯河排入白馬湖。為有效保護白馬湖水質,淮安市統一部署建設了以人工濕地、穩定塘等為主的生物—生態處理項目,用于凈化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尾水,以讓符合標準的水改道排入白馬湖。目前此項目正在建設中。
第三,大力度防控。對國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設、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一律不批;對環境污染嚴重,高能耗、高物耗、污染物不能達標排放的項目一律不批;對環境質量不能滿足環境功能區要求、沒有總量指標的項目一律不批;對位于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內的項目一律不批。幾年來,共否定不符合要求的項目60多個。對在建項目和企業,堅決做到“三個全面”:一是全面查。專門成立5個工作組,分A、B崗進行包廠分工、責任到人,針對不同企業的環境問題,做到一企一策,下發整改交辦單;對32家重點企業進行拉網式排查,徹底查清企業的環境狀況,形成詳細臺賬;對10家沿河重點企業,使用挖掘機進行地毯式探查,徹底清除了暗排口。二是全程管。從危險廢棄物處置申報、受理、運輸管理、監督與審計、公示等方面進行嚴格把關,除執行五聯單制度外,還在運輸車、船上加裝GPS,派專人押運,切實做到全程監管和控制。量化考核污染治理設施,實行單獨電表核算,通過原輔材料消耗量、產品產生量和用電量來計算、考核治污設施的藥劑使用量、污染物產生量和排放量是否合理,杜絕不運行或者運行不正常現象。三是全線控。開展了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控系統改造建設工作,實現了聯網運行、實時監控。
第四,強措施治理。在工業面源上,大力開展化工、鋼管、造紙等行業專項整治活動,對污染嚴重、整治效果差、群眾反映強烈的企業堅決予以關閉或搬遷,排水企業全部實現接管,基本做到穩定達標排放。盡管這樣做減少了縣財政收入近一億元,但是通過集中整治,徹底根治了企業違法排污問題。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上,全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0%以上。發揮財政資金的標桿作用,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重點對規模養殖企業實施限期治理。推進農村沼氣能源工程,減少柴料燃燒和人畜糞便污染。推行秸稈還田,鼓勵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取得明顯成效。
第五,全方位保護。對飲用水水源地進行兩次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劃分保護區范圍,取締所有保護區內的排污口,搬遷區內居民,建設水質自動監測站,確保安全、潔凈飲用水水源。加速推進污水管網延伸、飲用水管網改造、區域供水等工程,認真落實河長制,境內主要湖泊、河流的水質均達功能區劃要求。投入1.8億元,新建地面水廠和取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