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無序采礦在央視《焦點訪談》曝光的關田鎮柯樹嶺礦區經過治理,如今山上重披綠裝、河水清澈見底;章江源頭之一的鉛廠鎮投資200多萬元建設污水處理廠,成為全省首個建設污水處理廠的鄉鎮;章源鎢業成功開發應用氨尾氣回收技術,不但避免了環境污染,還使廢氣成了新能源……記者近日走馬崇義縣,處處呈現出一片綠色、環保、欣欣向榮的新氣象。該縣主動策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守護綠水青山,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贏。
地處章江源頭的崇義縣,如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為鄱陽湖“一泓清水”把好“源頭第一關”?該縣立足優越的生態優勢,提出“興綠興游、生態揚縣”戰略,打好綠色牌,走綠色崛起之路。該縣圍繞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大力開展“十萬樹苗、十萬竹子進鄉村”植樹造林綠化活動,突出圩鎮、村莊四旁以及通道綠化,重點擴大縣城至茶亭坳、崇余線綠化覆蓋面,實施“百里竹廊”工程,全縣生態公益林保護面積擴大到108萬畝。在全縣農村實施清潔衛生工程,推廣以“豬-沼-果”、“豬-沼-竹”為主要模式的農業循環綜合種養技術和項目,涌現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鉛廠鎮等一批低碳和生態新農村。推進重點企業、重點行業、重點領域主要污染物節能減排和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縣財政每年安排企業科技創新基金100萬元,鼓勵和引導企業科技創新,支持企業節能減排增效,去年共有45項國家、省、市級星火項目、節能減排項目成功立項并投入生產一線,高效、集約、低碳、環保成為了企業發展的新指標。在招商引資過程中,該縣用活市里給予的優惠政策,積極探索“異地辦工業園區”的路子,在贛州開發區建工業園區,重點引進一批集約型、綠色型、環保型新項目,保護章江源頭青山常在、碧水長流。
該縣憑借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主動適應低碳經濟迅速興起的新趨勢,做大做強鎢、竹木、綠色食品和生態旅游產業。該縣加大鎢資源整合力度,促進優勢資源向龍頭企業集中,目前章源鎢業、耀升工貿兩家龍頭企業鎢儲備達1.2萬噸。同時加快竹木加工產業優化升級步伐,扶持發展竹地板、竹家具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把竹木加工業發展成為循環經濟的樣板。縣財政每年安排810萬元扶持資金發展毛竹、茶葉、油茶、果業、酸棗、生豬等六大農業優勢產業,成功打造了“齊云山”、“貴竹”、“馨陽嶺”等一批有影響的綠色生態品牌,建立了六大優勢農業基地。該縣還將生態旅游產業作為長遠發展的主打產業重點打造,與上海盛太集團簽訂了總投資達1.55億元的陽嶺旅游整體開發項目合作協議,投資額超過6億元的生態體育公園、溫泉勘探開發項目也正在積極推進。2009年,該縣接待入境游客、旅游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0.42%和2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