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省環保廳對安慶市大觀經濟開發區進行檢查,發現開發區內存在的問題很多:園區污水處理廠未運行、引進的企業多數是高污染企業、偷排廢水現象嚴重,開發區排出的廢水甚至排入飲用水取水口上游,威脅飲用水源安全。
6月17日,記者跟隨江淮環保世紀行再次來到大觀經濟開發區,發現污水處理廠雖然已經運轉,但園區的污水處理依然存在問題。
污水處理廠整天喊“渴”
按照環評要求,安慶大觀經濟開發區內企業產生的廢水,首先經過企業的初步處理,再排入開發區內的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最后進行排放。
但現有的狀況是開發區的污水處理廠整天喊“渴”,因為入住企業少,管網建設跟不上,污水收集系統不健全,污水處理廠沒有多少污水可以處理,而開發區內企業產生的廢水經過簡單的處理之后,到不了污水處理廠,只能直接排放,原因也在于開發區內管網配套建設跟不上。
大觀開發區污水處理廠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開發區污水處理廠的設計規模是每天處理6250噸,而目前每天能夠收集到的污水只有500~1000噸。
環保專家表示,一個污水處理廠若正常運行,它每天處理的污水至少要達到設計能力的60%,而這家污水處理廠每天收集到的廢水只有它設計能力的10%左右。
污泥吃“營養物”才能活
此外,因為開發區未做到雨污分流,一旦下雨,污水處理廠又面臨著進水濃度過低,污水無法處理的難題。
下雨導致進水濃度過低?工作人員解釋,由于開發區內未做到雨污分流,一到下雨天,進到污水處理廠的污水突然增多,其中大部分為雨水,雨水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污水的濃度。
省環保廳專家表示,污水處理廠“最喜歡”處理的水必須是有一定污染濃度的,不然活性污泥“吃不飽”,污水處理也不易達標。
工作人員坦言,收集的水量不夠,進水濃度過低,他們只能給活性污泥添加葡萄糖,提供營養物,這樣污泥才能存活,目前每天至少要花200多塊錢買營養物給污泥“吃”。
廢水威脅飲用水安全
管網建設跟不上,導致開發區污水處理廠運行不正常,而污水處理廠尾水外排管網建設的缺失,使得開發區處理的廢水直接排入了飲用水取水口上游,威脅群眾的飲水安全。
按照環評要求,開發區廢水排入集中污水處理系統處理達標后,排入安慶市長江飲用水取水口下游,在污水管網、提升泵站及接入工等建成投入運行前,所有入園的工業企業不得向周邊水體排放污水和廢水。
去年,省環保廳檢查時卻發現,由于開發區廢水排向安慶長江飲用水取水口下游的管網尚未建成,開發區的廢水直接排入開發區內水塘,溢流入皖河后,排入安慶長江飲用水取水口上游,威脅飲用水安全。
省環保廳檢查過后,安慶市投入5000多萬元,建設了11公里的污水處理廠尾水外排管網,目前正在試運行階段,而開發區內管網何時配套,仍沒有明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