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作為水資源的重要補充和戰略儲備,海水淡化日益受到重視。去年年初的中央一號文件和去年7月份召開的中央水利工作會議均提出,積極開展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海水淡化工作會議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更是強調,要充分認識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明確海水淡化的戰略定位??梢哉f,海水淡化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
●目標
260萬立方米/日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但短缺到什么程度,包括民眾和管理者,對我國的水情水勢、海水淡化的重要性都認識不夠。”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總工程師阮國嶺告訴記者。
他解釋說,與新中國成立初期相比,我國的人口增加了兩倍多,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100多倍,與此相適應,用水量也成比例增加,但水資源并沒有增多,因此水資源緊缺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特別是重化工業向沿海布局,這類工業是高耗水型的,更加劇了沿海地區的用水緊張。”
“水資源短缺是我們沒辦法回避的一個問題。對我國沿海城市來說,海水淡化是解決水資源問題的一個有效措施。”阮國嶺說。
今年2月,國務院專門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意見》,提出了“十二五”期間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目標:到2015年,我國海水淡化能力達到220萬至260萬立方米/日,對海島新增供水量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對沿海缺水地區新增工業供水量的貢獻率達到15%以上。
阮國嶺表示,“目前,我國海水淡化技術基本成熟,海水淡化工程設計、建設和運行管理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并能自主承接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因此實現這一目標難度不大”。
據了解,經過多年科技攻關和工程示范,我國在反滲透、低溫多效等主要海水淡化技術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掌握萬噸級海水淡化裝置成套制造技術,立足國內建成了1.25萬立方米/日低溫多效和1萬立方米/日反滲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主要技術和經濟指標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我國海水淡化能力,也由2005年的不足5萬立方米/日,增加到目前的66萬立方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