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朔縣興坪鎮馬山村,花紅葉綠,環境宜人,新建成的村級污水處理設施成為村民和游客納涼的好去處。這得益于2011年6月陽朔縣啟動的村級污水處理站建設項目。
馬山村位于陽朔縣興坪鎮漓江邊的九馬畫山腳下,村子不大。看見幾位背著行囊的游客在村口一個大花池前拍照留影,站在一旁的村民廖光慶打趣道:“這個處理污水的地方你們也拍照啊。”游客說,這里很漂亮呢。
花池被分成了5格,每一格里分別種著5種不同的植物。在花池的一端,有一個蓋著水泥板的小池,另一頭的管道里,不時有清水緩緩流出。污水站按照人工濕地的工藝進行設計,共分五級,不僅綠色節能,排放標準還能達到國家一級。村里的污水通過地下管網收集到小池(厭氧池)進行預處理后,再流經植物的根系和生態填料,由它們對污染物進行吸收和降解。
為改變村民生活污水直排漓江的現狀,科學保護漓江,陽朔繼啟動漓江“四化”(綠化、花化、果化、彩化)工程之后,積極爭取上級環保部門的支持,投資450萬元啟動了馬山、荷包山、小河背3個自然村污水處理站項目。工程主要內容是鋪設排水管網,建設排水溝、潛流式人工濕地處理等,實現雨污分流,達到污水處理達標回用和資源兼收并蓄的環保生態效果。今年初,該縣3個自然村污水處理站項目已正式投入使用,產生了“綠色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