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云南省賓川縣縣城飲用水水源地大銀甸水庫。

圖為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飲用水水源地核心區的保護設施。
近年來,海南省積極實踐,努力探索出一套適合省情的水源保護與治理的有效機制,全省絕大部分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或優于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符合國家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要求。
截至2011年底,海南省完成劃定18個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29個,總面積829.634km2。目前已建成人工濕地污水處理項目59個,日處理生活污水2.9萬噸。投入運行的城鎮污水處理廠36座,設計規模107.69萬噸/日。海南從加大農村、城鎮污水處理到劃定保護區、開展專項執法,全面開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
人工濕地處理農村污水
海南省870多萬人口中,約有400多萬農業人口分散居住在鄉村,生活污水是海南省主要污染物的重點排放來源,其排放量占全省排放總量的80%以上。由于海南省廣大農村的生活污水還沒有采取污染治理措施,村鎮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基本以漫流、滲透方式排向農田和水體,嚴重影響飲用水安全。
面對小城鎮和村莊生活污水過于分散、難以治理的現狀,海南省積極探索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新工藝、新技術——人工濕地。
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污染控制處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在鄉鎮建污水處理廠不切合實際,投資較大,運行成本過高。而人工濕地污水處理項目投資少,運行費用低,僅為一般二級污水處理廠的1/6,劣Ⅴ類的地表水經過人工濕地處理后可達標排放。因此,海南省環保部門近年來扶持有關鄉鎮建設人工濕地污水處理設施,減少生活污水對地表水環境的污染。
記者在瓊海市人工濕地現場看到,渾濁發黑的污水經過沉淀后進入人工濕地的下行池,被彩虹鳥過濾吸收后,漸漸變清再流入下行池,經過過濾、吸收、分解,最后變得清澈透明,排入萬泉河。人工濕地排放口都安裝了監測儀,環保部門可以隨時監測這里污水處理、排放的情況。
經過5年建設,目前,海南省已建人工濕地污水處理項目59個,日處理生活污水達2.9萬噸。現在,人工濕地處理方式已成為定安、瓊海、萬寧等地區生活污水治理的新路子。
污水處理廠處理城鎮污水
自2008年起,海南省啟動城鎮污水治理工程。據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海南省已投入運行城鎮污水處理廠36座,設計規模107.69萬噸/日,全省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72%。
海南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2012年度海南生態省建設工作要點》,2012年,海南省將加強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配套及營運管理,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爭取再建設7個污水處理項目,啟動20個污水配套管網項目,力爭年底城鎮污水處理廠平均運行負荷率達到60%以上,全省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75%以上。
“十二五”期間,海南將加強現有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鄉鎮濕地運營和管理,加快管網建設,確保污水處理設施運行負荷達到“十一五”建成的不低于80%,“十二五”建成的不低于60%。
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2005年11月,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會同省水務局聯合下發《關于做好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工作通知》,經過4年努力,到2010年底,全省已全部完成18個市(縣)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工作,共劃定29個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總面積829.634km2。其中,一級保護區面68.539km2,二級保護區面積317.955km2,準保護區面積443.136km2,并全部完成立碑定界。
從2010年起,海南省政府要求用3年時間完成全省185個典型鄉鎮和農村飲用水水源地劃定工作,并連續兩年投入317.6萬元補助資金支持16個市(縣)116個典型鄉鎮和農村飲用水水源地劃定。目前海南省已完成劃定114個飲用水水源地,并獲省政府批準實施。
同時,海南也注重河流水質保護。為更好地保護海南的母親河南渡江,2011年,海南省實行市(縣)聯手保護南渡江政策。目前,海口市、定安縣、澄邁縣3市(縣)聯合簽署協議,聯合防治和監督管理轄區流域內工業污染;聯合監察與監測,查處沿江違法排污、畜禽養殖、網箱養殖等環境違法行為;聯合推進南渡江干流、支流沿岸村莊的聯片環境綜合整治,避免農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南渡江。
此外,被列入環境保護部26個新建國家水質自動監測站中海南省的昌化江、南渡江鐵橋和萬泉河丹村3個國家水質自動監測站建成運行。這3個國家水質自動監測站和海口市龍塘飲用水水源地、三亞市赤田水庫飲用水水源地兩個省級水質自動監測站一起,初步形成了海南省地表水質自動監測網絡,實現對海南三大河流和重要水源地水質實時連續監測和遠程監控,及時掌握海南省主要水體水質現狀和變化趨勢,提高水環境應急響應和預警預報水平。
啟動飲用水水源地專項執法行動
為進一步加強對飲用水水源地的監管,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全省湖庫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專項執法檢查。
專項執法檢查堅決取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尤其是一級保護區內的排污口,對違反法律規定的建設項目一律提請政府責令拆除或關閉。同時,結合“以獎促治”等政策支持,對飲用水水源地周邊的面源污染采取措施積極整治;對督察中發現的排查整改工作不到位、保護區內各類排污口和違法建設項目整改措施不落實、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市(縣)進行掛牌督辦。
在往年飲用水水源調查評估工作的基礎上,執法檢查進一步摸清全省所有湖庫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現狀,推進湖庫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的劃定和管理,全面取締湖庫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的違法設施,查處二級保護區內的排污口(指在相應區域內的工礦企業廢水排放口和集中式生活污水排放口)、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查明二級保護區內網箱養殖、旅游開發活動的污染防治情況,并依法查處違法行為。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18個市(縣)已經完成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違規建設項目的清拆、取締工作,一級保護區全面完成排污口關閉工作,部分市(縣)制定環境保護管理規定和污染防治應急預案。同時,海南省已劃定的第一批60個典型鄉鎮和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違規項目清拆、取締、關閉排污口和應急預案制定工作正在進行中。
此外,為促進有關重大環境問題的解決,海南省連續幾年開展環保世紀行活動。環保世紀行活動組深入海南多個市(縣),重點了解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界、立碑及管理情況;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情況;植被保護、水土保持、水體污染和水源林保護情況;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內無關建設項目拆除或者關閉情況;飲用水安全應急保障措施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和經驗。
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大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工作,加大對水源保護區環境安全風險隱患的執法力度,及時掌握污染動向,早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