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漏洞導致偷排亂象
前日,本報報道了廣州市天河奧特農化新技術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奧特農化”)涉嫌違規在中山洪奇瀝水道偷排污泥事件,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業內人士稱“污泥處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廣州市環保局、水務局、獵德污水處理廠迅速對此事進行調查。
奧特農化被重罰
昨日,獵德污水處理廠開出了廣州污泥偷排史上最貴金額罰單——針對奧特農化運泥船只涉嫌在西江航道中山段傾倒污水處理廠污泥的違法行為,按照污泥處理協議,作出20萬元經濟處罰決定。
目前,涉事的奧特農化被要求認真整改,在碼頭上加裝計量裝置和能遠程傳輸的攝像裝置,加強到岸污泥的計量管理。同時,廣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責任公司對其他的污泥處理處置合作單位也開展了全面突擊檢查,加強污泥入場監管,嚴防同類事件發生。
奧特農化負責人表示,就“7·12事件”向社會道歉,作出深刻檢討,承擔相應的因管理不到位而造成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的責任。
該負責人稱,奧特農化將強化管理,進一步完善污泥處理處置設備,完善計量系統來監管污泥的入場處置,還要進一步完善車輛船舶運輸監控設備,對車輛船舶進行實時定位以及碼頭視頻監測,從而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據悉,廣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污泥產生業主單位,對污泥運輸與處置有一系列日常監管措施。但“廣州市持有污泥專門許可證的單位嚴重不足,無法形成競爭,客觀上形成買方市場,給監管帶來較大困難。”廣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表示。
聯合調查組成立
廣東省環保廳環監局要求廣州市環保局、廣州市水務局與中山市環保局共同成立了聯合調查組,分別對獵德污水處理廠、奧特農化展開調查。
廣州市環保局發文要求全市污水處理廠要嚴格按照規范處理處置污泥,要求企業對本次事件中存在的管理漏洞立即進行整改,確保污水廠污泥全部交給有資質的企業進行處置,確保處置企業按規定的程序和方法運輸和處置污泥,確保不產生對環境的二次污染。
廣州市環保局局長羅思源要求,“查實后嚴肅處理,堵塞漏洞,也要反思監管中存在的問題,查明監管環節的責任。”
目前,省市環保部門已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責令奧特農化對處置污泥過程中存在的監管漏洞進行限期整改,并立案對其違法行為進行頂格處罰。
記者獲悉,廣州市水務局已經開展污泥運輸及處理處置情況的風險排查,全面加強各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合同履行情況的監管,嚴厲處理違約處置污泥的行為。還要就此事總結經驗教訓,防微杜漸,研究制訂污水處理廠污泥運輸及處理處置監管措施,加強對污泥處置企業的監管力度。
此外,廣州市環保局還向社會承諾,將進一步推進實施信息公開,每年向社會公開發布本地區污水處理廠污泥產生、處理處置情況等信息。
業內深喉爆料??
昨日,一位正在從事污泥無害化處理工作的資深業內人士S先生致電本報記者,他認為,正是因為監管漏洞,才產生偷排暴利。
“如果企業不將污泥合法進行無害化處理,而是采用偷排做法,那么每噸處理費可能不過幾十元或最多一百元左右,那么賺取的利潤則是百分之百。”S先生表示。
為何屢屢出現此類違規攫取暴利的事件呢?S先生認為是相關環保部門對于污泥處理環節中的的運輸在途管理不嚴所致。
“污泥從污水處理廠運輸到污泥處理企業,要開具污泥轉移三聯單,污泥產生單位及污水處理廠、污泥運輸單位、污泥處理企業都要蓋章,這樣做是確保污泥是否出廠、是否已裝上運輸工具并開始轉運、是否到達污泥處理企業并準備處理。”S先生表示,污泥處理企業是要憑借三聯單才能獲得相應報酬,而三聯單的審核工作則屬于環保局管轄,而偷排行為之所以能夠發生,主要是環保局只負責埋頭審核單據,而缺乏對運輸和卸貨兩個環節的監控,從而讓污泥處理企業有機可乘。
“但是對于運輸和卸貨兩個環節,就不怎么監控了。”S先生表示,既然三聯單制度是環保局制定的,那么污泥的轉移全過程,環保局也應當擔負全程監控的職能。
S先生認為由于環保局沒有執法隊伍,導致監控力量不足,于是造成污泥處理企業有機可乘。
“很多時候,污泥只要一出廠,不管是否到達卸貨點,三聯單中的運輸和到貨兩個單據,就早早地實現了簽收蓋章,然后環保局往往只執行看單給錢的工作,企業就迅速地通過審核,從而拿到處理費,而至于污泥有沒有運送到位,有沒有合法處理,就沒人管理了,這也是每一個掛羊頭賣狗肉的偷排行為,所能夠成功實現的慣用手段。”
廣州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認為,根據相關條例和法令,污泥的產生單位,即污水處理廠,應該對于污泥從出廠到卸貨一整套轉移流程中,實施監控和監管的第一責任人,而運輸途中的監控也不應由環保局負責,而應由相關污水處理廠以及海事和運管部門擔負主要責任。環保局只負責污泥企業的資質審核以及企業的技術規范審核,即污泥處理前后端的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