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場采用零排放養殖模式,沒有臭味;生活污水經過一系列的處理后,還可以種植荷花、茭白等。
昨日,市政協組織督辦《關于加強泉州農村環境污染整治的建議》重點提案的辦理情況,市領導、市政協委員及相關專家一行現場走訪3個項目示范點,并召開座談會。據了解,泉州的環保基礎設施正逐步向農村延伸,各縣(市、區)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和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陸續建成,投入運行。南安、安溪、永春、德化試點建成23座人工濕地或小型污水處理站,處理能力5236.2噸/日。年底前,晉江、洛陽江上游地區還將建成34座污水處理站,總處理能力為8645噸/日。
在國寶鄉佛嶺村一座處理生活污水的沉水植物氧化塘,大家看到了一片漂亮的荷花池。據了解,國寶鄉佛嶺村生活污水處理采用環保設施,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污水收集管網,二是人工濕地。生活污水流過一體式化糞池、污水收集管、漂浮植物氧化塘、潛流式人工濕地、沉水植物氧化塘再排放出去。
畜禽養殖是造成農村環境污染的一個主要因素,但昨日記者在南安市詩山鎮的一家養殖公司看到不一樣的場景。走進這個養殖公司的豬圈,絲毫沒有臭味,豬圈也非常干凈。據了解,這個養殖場全場采用發酵床零排放養殖模式,經發酵的糞污和墊料使用三年后,可直接加工為茶果、蔬菜等農作物的有機肥料。豬圈不用沖洗,可以比傳統養殖模式節約用水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