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佛山市屬枯水年,年降水量為47.44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20.1%。記者昨日從佛山市水務局公布的《2011年佛山市水資源公報》獲悉,人均擁有水資源量不到省標準1/6;近一半的廢水不能有效處理;7條內河有4條受到污染,當面臨嚴重水資源危機,佛山有什么辦法?
人均水資源量高明最高禪城最低
根據公報,去年佛山市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為238升/日/人:全市去年總水資源量為23.44億立方米,人均擁有水資源量為324立方。各區人均擁有水資源因人口密集、地理位置和水資源分布而差異較大,其中高明區最高,達1280立方/人,禪城區最低,僅有83立方/人。
記者從公報中獲悉,去年全市總供水量為35.51億立方米,比前年減少5.36%,同時總用水量中仍以工業用水(含火電冷卻用水)為主,占總用水量的45.67%,三宗中型水庫蓄水總量比去年有所減少。那為何統計中,水資源使用量大于總供給量呢?市水務局指出,本省水資源量計算方式是包含了過境水,而佛山的計算數據僅包含本降雨帶來的地表水資源量,數據無可比性。但是佛山入境水來自水量充足的北江、西江,去年過境量達到1759億立方米,極大緩解了用水難問題。
不過佛山324立方米的人均擁有水資源量,已遠遠低于全省人均2100立方米的水平。尤其是在2009年,佛山全市總用水量已經達到39億立方米,用水量每年都在增長。為此,佛山市政府設定到2015年每萬元GDP的耗水量要低于49立方米,以促進節約用水,解決水質性缺水的矛盾:這就意味著未來4年,佛山將嚴格收緊用水總量的增長空間,對全市每年的水資源使用進行總量控制。
“佛山出臺水資源獎懲辦法,是因為到2015年,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39.6億立方米以內,全市萬元GDP用水量控制在49立方米/萬元以下,城鎮供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超過95%。”市水業集團相關負責人指出,市政府在水資源總量、用水效率和污水處理能力三個方面設定三條紅線。
5億噸廢水只能排到江河
根據公報,佛山過去一年的總廢污水排放量達到11.6537億噸,其中以工業廢水排放量占總量45.65%,成為最大污染源。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共投入運營(試通水)城鎮污水處理廠54間,全年的污水處理量為6.5768億噸,近5億噸污水是不是沒辦法處理呢?
在公報中,截止去年12月底,佛山全市完成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廠共1間為高明區中心城區第二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項目。全市污水處理能力新增2萬噸/日,配套管網增加128.1公里。去年全市城鎮污水處理量為65768.08噸,處理率達到81%,完成年度目標值,但目前沒有正在建設的污水處理廠。根據市水務局預計,如果污水處理率有更大提升,那么入河的廢污水量會大大減少,但目前的問題主要是污水管網未配套,且建設速度緩慢,導致污水收集率滯后,特別是部分地區的污水管網嚴重不足,部分污水處理廠“喊餓”。
根據公報,由于5億多噸廢水流入江河,去年全市7條主要城市內河中,除了桂畔海、大良河和高明河達到相應水質標準,其余內河仍存在超標現象,主要超標污染物為溶解氧、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總磷等,這些污染物均來自工業、生活和農業等領域。為此“十二五”期間,全市將投入42億多元,對總長659公里的內河涌進行治理。
廣東省水文局佛山水文分局蔡鑫:
佛山或存在爆發水資源危機
究竟我們的城市用水潛力還有多少可挖?廣東省水文局佛山水文分局蔡鑫2011年底發表《水資源危機對佛山市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分析》一文指出:因為水資源配置不盡合理。控制調度手段落后,佛山部分地區出現水質性缺水,而本市產業結構的調設滯后也使個別地區出現工程型缺水。
本報去年9月9日曾報道被譽為佛山環保新標志的白石坳垃圾填埋場,日均產生廢水量已超過設計處理能力140噸,污染到周邊地下水。
“2000年工業用水量占全市總用水量43.6%,2009年上升到48.93%。”蔡鑫昨日表示,目前全市總水資源量并不能完全滿足全市的供應用水,佛山市存在爆發水資源危機可能,因為全市地下水資源從2001年11.4億立方米下降到2009年的6.15億立方米,而隨著佛山工業的高速發展以及外來人口的增加,水質性缺水情況將日益明顯。
蔡鑫指出,根據佛山市的水資源、城市經濟架構(工業制造作為支柱產業)現狀,要防備未來爆發水資源危機,就要提高工業用水循環。“現在全市相當部分的工程建設經過多年運行和低水平維護,老化失修,水環境惡化已使部分地區出現水質性缺水;另外,近年河床下切和供水工程建設滯后也使個別地區出現工程型缺水。大部分供水管網的跑、冒、滴、漏問題嚴重。農業灌溉方式落后,多數渠系沒有防滲措施,節水灌溉仍處于初步階段。”
蔡鑫建議,佛山要明晰水權、建立水市場:實施以水價為經濟杠桿的水權制度可使佛山市水資塬分布不均、資源浪費現象得以緩解。“最好通過水權轉讓,使水資源向高附加值產業流動,促使本市產業結構調整,提高水利用價值,保證有限水資源發揮最大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