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9月6日對外發布《高性能膜材料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5-8種關鍵膜材料實現國產化,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發明專利500項以上;建成膜生產線3-6條;預期產業增長率為30%,產值到2015年達到千億元規模。
形成10家上市公司
規劃提出的高性能膜材料發展目標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業競爭力,提升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中的貢獻度,完善創新體系建設。
其中,提升產業競爭力包括:膜產業保持快速增長,預期到2015年達到千億元規模;產業附加值有顯著提升,陶瓷膜、MBR專用膜材料、高分子超濾微濾膜等重要膜品種的國內市場占有率顯著提高;著力培育龍頭企業,力爭上市公司達到十家以上;布局若干膜產業集聚區,推動集群創新。
高性能膜材料的發展受到全球范圍的高度重視,多國政府將膜技術作為21世紀高新技術進行研究與開發,制定了相應的研究開發計劃。目前全球高性能膜材料的發展呈現以下特點:膜材料產業向高性能、低成本及綠色化方向發展;膜材料市場快速發展,與上下游產業結合日趨緊密;膜技術對節能減排、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作用日趨明顯;膜技術對保障飲水安全,減少環境污染的作用顯著增強。
2010年,我國膜產值超過300億元,占全球膜市場的10%左右。全國從事分離膜研究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近100家,膜制品生產企業達300余家,工程公司超過1000家。在高性能水處理膜材料、特種分離膜材料、氣體分離膜材料、離子交換膜材料、生物醫用膜材料等方面,開發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膜材料,部分產品實現了規模化生產。
鼓勵地方政府采購
規劃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發展膜產業的積極性,整合各類資源,布局若干膜產業集聚區;加大國家投入,帶動社會投資,引導各類金融機構資金支持膜材料產業發展;鼓勵地方政府對高性能膜材料及裝備采用政府采購模式,推動市場發展。
政策還將著力于提升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扶持膜生產及應用的龍頭企業發展,強強結合,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優化提升產業鏈。組織實施一批膜系統集成、生產、應用示范工程,提升膜技術工程應用水平,加快企業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
從保障我國水安全和保障工業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的角度看,相關下游對膜材料的需求十分迫切。規劃顯示,開發高性能反滲透膜材料,可以大幅降低膜法制水成本;開發高性能水質凈化膜材料,可以提高自來水水質;開發高強度、抗污染的膜生物反應器(MBR)專用膜材料,可以實現市政污水回用;以耐溶劑、耐高溫的特種分離膜材料為基礎,發展高效分離技術,是降低過程能耗、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資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
公開資料顯示,膜材料板塊的重點上市公司包括裕興股份(300305)、康得新(002450)、滄州明珠(002108)、東材科技(601208)、碧水源(30007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