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廣播消息:
湖北臺記者王斯擎、漢川臺記者張玲報道:
由漢川市川東環保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投資1200萬元、日處理能力達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正在調試階段,預計本月底正式開始投入運行。屆時,出水水質將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一級標準,為園區工業的發展、企業落戶提供了保障。
漢川市按照建設“兩型社會”、發展“低碳”經濟的要求,堅決執行嚴格的耗能行業準入制度,設置規劃、環保、土地三道“門檻”,將“環評”、“三同時”作為堵住建設項目源頭污染的重要關口,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或“兩高”項目,一律不予審批。去年,先后有20多個過千萬元的“兩高”項目,15家短期經濟效益可觀,但污染嚴重、資源消耗高的企業被拒絕或關停,從源頭上確保“低碳”。
對實施技術改造的企業,漢川市積極為其爭取項目資金,市財政每年還安排1500萬元專項資金予以扶持,并建立了“低碳”技改項目辦結綠色通道,落實了項目優先評審、市屬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同時,鼓勵市內金融部門加大對循環經濟、環境保護及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項目的信貸支持。
優惠政策激發了企業技改的積極性。永和安集團將柴油燃燒爐改為天然氣燃燒爐,年節約柴油2600噸,并減少了對周圍環境的污染。湖北橋建等5家水泥廠改造除污設施,各投資10萬余元安裝了袋式除塵器,降低對大氣的污染,并將原來散落到空氣中的粉塵(水泥)回收起來,不到3年就賺回了除塵設備投資成本,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這個市還以漢川電廠為中心,推進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目前該園內漢川電廠三期擴建、30萬千瓦發電機組脫硫、20萬方加氣塊和石膏建材、100萬方蒸汽供熱等一系列項目在相繼建設之中,形成電廠煤渣、脫硫產品和熱電聯產的循環利用。
“低碳”工業使漢川市企業呈現勃勃生機,實現經濟社會“雙贏”。今年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74.5億元,同比增長31.4%,占全年目標的22.6%,實現工業增加值22.7億元,同比增長27.0%;實現銷售收入73.5億元,同比增長34.2%。
湖北廣播消息:
湖北臺記者王斯擎、漢川臺記者張玲報道:
由漢川市川東環保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投資1200萬元、日處理能力達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正在調試階段,預計本月底正式開始投入運行。屆時,出水水質將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一級標準,為園區工業的發展、企業落戶提供了保障。
漢川市按照建設“兩型社會”、發展“低碳”經濟的要求,堅決執行嚴格的耗能行業準入制度,設置規劃、環保、土地三道“門檻”,將“環評”、“三同時”作為堵住建設項目源頭污染的重要關口,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或“兩高”項目,一律不予審批。去年,先后有20多個過千萬元的“兩高”項目,15家短期經濟效益可觀,但污染嚴重、資源消耗高的企業被拒絕或關停,從源頭上確保“低碳”。
對實施技術改造的企業,漢川市積極為其爭取項目資金,市財政每年還安排1500萬元專項資金予以扶持,并建立了“低碳”技改項目辦結綠色通道,落實了項目優先評審、市屬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同時,鼓勵市內金融部門加大對循環經濟、環境保護及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項目的信貸支持。
優惠政策激發了企業技改的積極性。永和安集團將柴油燃燒爐改為天然氣燃燒爐,年節約柴油2600噸,并減少了對周圍環境的污染。湖北橋建等5家水泥廠改造除污設施,各投資10萬余元安裝了袋式除塵器,降低對大氣的污染,并將原來散落到空氣中的粉塵(水泥)回收起來,不到3年就賺回了除塵設備投資成本,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這個市還以漢川電廠為中心,推進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目前該園內漢川電廠三期擴建、30萬千瓦發電機組脫硫、20萬方加氣塊和石膏建材、100萬方蒸汽供熱等一系列項目在相繼建設之中,形成電廠煤渣、脫硫產品和熱電聯產的循環利用。
“低碳”工業使漢川市企業呈現勃勃生機,實現經濟社會“雙贏”。今年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74.5億元,同比增長31.4%,占全年目標的22.6%,實現工業增加值22.7億元,同比增長27.0%;實現銷售收入73.5億元,同比增長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