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門口的河水清澈明亮,飯后在河邊溜達一圈,真是件賞心悅目的事。
你所追求的美好,也是開發區政府努力的方向。今年起,杭州市下沙開發區決定用三年時間,把腳下這片土地打造成具有“生產美、生態美、生活美”的美麗東部灣,這其中就包括“清水治污”專項行動。
“清水治污”行動內容豐富,包括河道清淤、截污納管、水生態修復、印染企業全面整治等。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截污納管。
截污納管,簡單地說,就是埋設污水管道,把附近的污水攔截到污水管網系統,最后流入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
其實早在2010年,開發區就已啟動截污納管系統工作。2010年和2011年,開發區在66個區域進行了截污納管,去年又對北銀公寓、福雷德廣場、華元十六街區、清雅苑等42個生活區的污水進行了截污納管。開發區現在的截污量和三年前相比,每年增加了6660多噸。
今年,開發區將繼續實施截污納管工程。年底前,金沙居、景苑小區、高沙農貿市場邊大排檔等20個區域要完成截污納管。這些區域完工后,每年能多攔截2500噸污水,周邊居民和商家將是最大獲益者。
金沙居:黃綠臟水不再溢上街
列入今年整治計劃的金沙居截污納管工程,現在已經全部完工。
金沙居一樓的店面房經營各式餐館,有衢州人家、劉家香綠色主題餐廳、重慶雞公煲、衢州人家自助火鍋、瓦罐香沸、呼啦啦自助火鍋等,大多是重油煙的炒菜館。
以前,小區居民經常看到滿地污水的場景:泛黃泛綠的臟水,夾帶著白色泡沫,從餐館的廚房前一直流到對面樓房車庫里。“污水滿溢,關鍵是量的問題。”環保局工作人員說,由于餐館太多,污水排放量超過了污水管道和污水井的處理能力,管道排水來不及,臟水就會溢上來,不及時處理,就容易發臭。
這次改造,拆除了埋在小區東側人行道下面的舊污水管道,并在老位置上新建了一條長29米的污水管。另外,工作人員還對小區周邊的污水管進行了清理,不再有堆積的油污和淤泥。
景園小區:雨水不再漫進家
景園小區是老小區,規模頗大,沿著1號大街,一幢幢樓房從下沙路一直延伸到天成東路。以前,景園小區居民最煩心的事,莫過于淹水。
“一到大雨天,北面幾戶人家就水漫金山。”居民告訴記者,這原因是排水不暢。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小區西側是一條泥溝,雖然不養眼,但是過水能力卻是頂呱呱的。后來,這條泥溝幾經改造,變成了暗渠,暗渠南端修建了全密封的1號箱涵。這些年下來,箱涵積累了厚厚的淤泥,嚴重阻礙了排水。
居民說,最受苦的是小區北面的幾戶人家,因為南高北低的地勢,一到大雨天,排水來不及,雨水、污水混在一起漫上來,厲害時會漫進一樓。
今年上半年,這里的截污納管正式開始。“這次整治,新鋪了一條排水管,增加過水能力,另外還新建了一座污水泵房。”工作人員說,改造后,雨水將經過閘門排放到下沙港河渠,污水則被排放到下沙路污水管網,收集后進行統一處理。
“這兩個小區只是截污納管的部分受益者。”工作人員說,2014年和2015年,開發區還將進一步加大截污納管力度,計劃兩年完成44個項目的截污納管工作。加上今年的量,2015年后開發區的截污量,每年能比過去增加80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