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戴娟 實習生 胡濟驛
“以前,我一個親戚來耍,結果午飯都沒有吃就走了,因為這里臭氣熏天,蚊蟲撲面。”回憶起一年半前的南湖上游環境,南彭街道斷橋村村民周濟勝連連搖頭嘆息。
周濟勝并未夸張。那個時候,由于南湖周邊50多家農家樂和居民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水庫,加上南湖庫尾和集雨區開辦的四家較大規模的畜禽養殖場產生的畜禽糞便直接排入,南湖水質破壞十分嚴重。
2007年,南湖供水工程被列入該區“民心工程”,政府將投資4千多萬元,以徹底解決界石、南泉、鹿角等地15萬人的供水問題;但南湖水質污染問題卻未被提上議事日程,這直接影響著整個供水質量。
2008年底,巴南區政協委員年終集中視察水利工作時,了解到這一情況,隨即由區政協提案委和衛生委聯合撰寫了集體提案《關于加強南湖供水工程水資源保護工作的建議》,并在區政協十二屆三次全委會前提交到區政協。
該提案迅即被列為巴南區政協2009年第2號提案。在區政協全委會期間,區政府常務副區長現場督辦后,由分管副區長牽頭,區水利局、環保局、農委以及南彭街道等單位按照職能分工,協同落實。南湖水污染治理工作自此全面啟動。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巴南區政府投入資金近千萬,將南湖上游最大的四家規模化養殖場全部搬遷;同時,還修建65個生化池,改建農家樂排污設施,興建污水處理場,取締網箱養魚,加大水庫周邊農村沼氣池建設力度———徹底切斷了南湖供水工程污染源。
經過徹底治理,現在的南湖水清澈明亮,其地表水已經達到Ⅲ級水質標準,南湖水廠的出水水質,完全達到了飲用水標準。至此,巴南區界石、南泉、鹿角等城區的15萬人,也全部喝上了放心水。
“不僅治標,更要治本。”在區政協的建議下,巴南區政府還建立健全了南湖水庫水資源保護長效機制,編制完成了《南彭水庫水資源保護規劃》,為南湖水資源保護提供可靠的政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