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網訊 “曾經令我們引以為豪的泰達再生水河道如今已經被人為填堵、破壞多處,再生水循環恐怕已難以正常運行……”在近日第七屆天津青年科技論壇活動上,天津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唐運平呼吁,天津用水緊缺的現狀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開發凈化處理的再生水勢在必行,而本市現有的一些濕地卻正在遭到破壞,濕地保護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現狀】
人工濕地慘遭破壞
兩岸綠草茵茵,河中央的小島不時引來一群群鳥雀;河水湍湍流動,魚群在碧波蕩漾的河水中若隱若現——這是泰達再生水河道建成后不久的場景。而如今,河道兩岸多處遭到人為破壞,很難再看到水中的魚群。“泰達再生水河道是一片人工濕地,其水流向泰達湖,在流動的過程中,水質得以改善。在河道剛剛建成時,水里的生態系統呈現出良好的狀態,里面自然生長的魚長到了兩、三斤,而現在河道多處已經被人為破壞,河道兩側被人隨意挖坑、填堵,恐怕已經不能實現原有的凈化水質功能,這種現象令我們十分痛心。”唐運平嘆息道。
【前景】
工業區污水“零”排放
唐運平介紹,2010年,本市工業廢水產生量將達4.3億噸,其中濱海新區占總污水量的46%,約2億噸。
“作為‘十一五’水專項之一,今年本市又一個人工濕地即將在臨港工業區開建,濕地占地面積為63萬平方米。”唐運平告訴記者,人工濕地北起長江道立交橋、南至珠江道、西臨海濱大道、東至渤海十路,整個工程包括調節塘、潛流人工濕地、表面流濕地、生態湖和生物柵工程。
“人工濕地設計日污水處理量達1.75萬噸,將對達到一級B標準的污水處理廠出水和再生水廠尾水進行深度處理,達到一級A標準后,全部用于區域濕地生態用水及河湖補水,可實現工業區水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據介紹,預計到2015年,通過該濕地系統,將有一半以上的達標排放廢水得到凈化,最終實現工業區污水“零”排放。記者 于海珍 單學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