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響水生態化工園區,不同的化工項目受到的“待遇”迥然不同5月份,該園區與香港、臺灣等地客商成功簽訂了總投資5億元的年產20萬噸聚醚、總投資5億元的中高檔有機顏料及總投資10億元年產5000噸高性能顏料、40000噸氯丁橡膠、10萬噸有機硅甲基單體等項目;與此同時,一些能耗高、污染大、不符合環保“門檻”的項目則被拒之門外,包括總投資6000萬美元的某化工項目和總投資10億元的某農藥項目等。
“近年來,園區在招商過程中,堅決杜絕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項目落戶。特別是環保不能達標的,一律免談。”園區分管招商引資工作的副主任胡永順表示。
作為蘇北第一家取得環保許可的省級化工園區、全省唯一的化工類省級科技創業園,響水生態化工園區在招商引資工作中嚴格執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度。在項目引進中,始終堅持“四個絕不”,即決不把降低環保和安全門檻作為招商引資的優惠條件、決不在接受產業轉移過程中接受污染轉移、決不讓新引進企業成為新的污染源、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一時的發展,嚴把項目準入關,所有新入園項目必須取得環評、安評批復,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園區把引資目標鎖定在對區域經濟帶動大、環境污染小的質量效益型、資源再生型項目上,嚴格做到“耗能高的不上、污染物超標的不上”。近幾年來,園區通過嚴格把關落戶項目,已形成以裕廊化工為龍頭的石油化工、以歌德諾貝為龍頭的生物化工、以大和氯堿為龍頭的鹽化工三條產業鏈。
“完善產業鏈,是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園區分管環保工作的管委會副主任張德銀指出,響水生態化工園區由于石油化工、生物化工、鹽化三條產業鏈很長,專業性很強,項目好不好,不能由政府官員“拍腦袋”,而是由專家說了算。為此,該園區在建立與南大等科研院校長期合作機制,聘請高校專家定期到企業現場指導的同時,還高薪聘請了2名專家駐點園區辦公,并賦予其決定性的話語權,所有進園區的項目必須先由專家“把脈”。專家衡量項目合適與否的標準是,項目是否環保,是否符合產業鏈的需要。
實踐證明,響水生態化工園區堅守“環境生命線”、堅持“選商擇資”,不但沒有影響招商引資,反而引來了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據介紹,響水生態化工園區在招商引資較為冷清的時期,堅持不降低“門檻”,他們把基礎設施作為園區最重要的招商引資的平臺來建設,累計完成投入5億多元,實現“九通一平”,化工生產、生活服務、污水處理、化學危險品貯存四大功能區布局合理,已建成熱電廠、污水處理廠、地面水廠、化學危險品管道接駁及散裝碼頭、消防站等基礎配套設施。由上海亞同公司投資的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能力達到1.5萬噸/日,由森達集團投資興建的熱電廠供氣能力達到350噸/小時。完善的基礎設施,為園區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目前,響水生態化工園區區位優勢逐步放大,生產要素加速集聚,產業特色更加鮮明,發展空間不斷拓展,已初步形成了以資源節約型、清潔生產型、生態環保型為特色的發展格局。已入園的44家生產企業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有4家企業分別在美國紐約、新加坡、深圳成功上市,占鹽城市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2010年,實現外貿出口總額3億美元,占全縣出口總額的97%,主營業務收入185億元。其中,裕廓化工2010年實現稅收2.5億元,列鹽城市單個企業納稅第2位。該園區先后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產業集群研究院評為“全國百佳科學發展示范區”,被共青團中央命名為“大學生青年實習就業基地”,連續4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開放型經濟工作先進集體,2010年,被省化工協會授予“江蘇省鹽化工特色產業園”稱號。